招收外籍生有助於化解大學招生危機?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陳超明今天表示,招收外籍生會產生「群聚效應」,後段班的學校會漸漸喪失市場,進而被淘汰。陳超明表示,招收外籍生會產生「群聚效應」、「菁英效應」。因為學校為了吸引外籍生,必須提升教學品質,且外籍生一定會找好的學校就讀,如果學校的外籍生多,有了良好的國際化環境後,也會吸引本地生就讀,後段班的學校就會漸漸喪失市場,造成「好的學校愈好,差的學校愈差」,就會有自然淘汰現象。「台灣的外籍生政策,是製造敵人的人才。」陳超明說,「台灣的國際化缺乏配套措施」,全世界的學校招收外籍生,都是要把好學生留下來,「變成助力,而非阻力」,但台灣卻相反,是在製造競爭對手。例如,台灣招收到優秀的馬來西亞學生,最後又把他們推回去馬來西亞,讓他們成立產業,自己開公司,再來跟台灣競爭,「這不是很好笑嗎?全世界沒有這樣搞的。」關於外籍生的攬才政策,陳超明認為,應該全面開放,取消薪資門檻,「畢業第1年,薪資怎麼可能達到3、4萬」,他建議,讓本國生和外籍生在市場競爭,市場會自動淘汰。「外籍生的介入,確實有助於台灣學生的國際化」,陳超明說,國家是要競爭的,不該過度保護,不准外籍生進來,「這樣台灣學生要如何往前走?」他上課時,外籍生、陸生都會舉手發言,台灣學生都在發呆、不回答,「台灣學生應該跟著競爭,不要輸給他們。」
1A583B8F28409C98
arrow
arrow

    njnkinjkjnk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